初冬的南昌,寒意渐浓,然而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场馆内却是一片火热景象,12月15日,2023-2024赛季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选手齐聚赣江之滨,展开为期三天的激烈角逐,这场被誉为“民间击剑奥斯卡”的赛事,不仅创造了俱乐部联赛历史上参赛人数的新纪录,更成为展示中国击剑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窗口。
清晨七点,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外已是人头攒动,身着各色击剑服的小选手们在教练和家长的陪伴下陆续入场,金属剑袋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此起彼伏,来自北京雷霆击剑俱乐部的12岁选手李梦瑶在休息区认真检查着手中的花剑,她的父亲告诉记者:“为了这次比赛,孩子已经准备了半年,每天放学后都要训练两小时,这次全国赛高手云集,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本届赛事设花剑、重剑、佩剑三个剑种,按年龄分为U10、U12、U14、U16、U19及公开组等组别,参赛选手中最小的仅7岁,最大的已年过半百,真正体现了击剑运动全民参与的特点,在U10组别的赛场上,小选手们虽然动作尚显稚嫩,但专注的眼神、规范的礼仪已初现剑客风范。
“这是俱乐部联赛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赛事技术代表、国际级裁判张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参赛人数突破3000人,较上届增长了20%,说明击剑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普及,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参赛队伍明显增多,江西本地选手就超过400人。”
比赛首日进行的是各年龄组个人赛预赛,上午九时,随着主裁判一声令下,64条剑道同时开赛,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顿时响彻场馆,在U14男子花剑比赛中,来自上海剑锋俱乐部的陈宇轩与广州白云俱乐部的王志强上演了一场精彩对决,两人在常规时间战成14平,最终陈宇轩在决一剑中抓住机会,一记漂亮的弓步直刺锁定胜局。
“现在年轻选手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前国家队队员、现南昌市击剑协会会长刘健在场边观战后感慨,“十年前,这样的技术动作可能只有专业队选手才能完成,如今在俱乐部选手中已不鲜见,击剑运动的专业化训练正在向基层延伸。”

本届赛事不仅参赛规模创新高,在赛事组织上也实现多项突破,组委会采用了电子裁判系统与人工判罚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同时引入视频回放技术,在关键场次为裁判提供辅助判罚依据,医疗保障方面,现场配备了6个医疗点和3辆救护车,20名专业医护人员随时待命。
赛事期间,组委会还特别设置了击剑文化展区,通过历史图片、装备演变展示和VR体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击剑文化,来自南昌师范附小的学生王梓涵在体验区试穿击剑服后兴奋地说:“原来击剑服这么重!运动员们真不容易,我爱游戏体育也想学习击剑。”
商业化运作成为本届赛事的另一亮点,包括运动品牌、体育器材、青少年培训等领域的十余家企业设立展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展示,某知名运动品牌市场总监表示:“中国击剑人口正在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我们看好这个项目的发展潜力。”
傍晚时分,首日比赛结束,晋级选手们带着胜利的喜悦继续备战,失利的选手则在教练指导下复盘分析,来自成都剑客俱乐部的李教练告诉记者:“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培养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和体育精神,明天还有团体赛,我们会继续努力。”

华灯初上,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场馆内,工作人员正在为次日的比赛做准备;场馆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击剑爱好者们仍在热烈交流,这场跨越年龄、地域的击剑盛会,不仅展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更成为中国全民健身战略的生动注脚,明日,剑锋再起,更多精彩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