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别比赛中,一位身形矫健、眼神锐利的少年吸引了爱游戏体育全场目光,他就是来自江苏的姜鑫瑞,手握长剑,面罩后的他神情专注,每一次出击都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果决,经过激烈角逐,姜鑫瑞最终摘得该组别个人赛银牌,比奖牌更闪亮的,是他在赛后采访时展现的成长与感悟:“每一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站在场上,我深刻体会到,最终只能靠自己。”
剑道初识:从胆怯到坚定的蜕变

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当时10岁的他在学校兴趣体验课上第一次拿起剑,那种“既像舞蹈又像博弈”的感觉瞬间抓住了他。“刚开始其实很害怕,”回忆起最初的日子,姜鑫瑞坦言,“面对对手刺来的剑,我会下意识地闭眼后退。” 有段时间,他甚至在每次训练前都会紧张得肚子疼。
转折发生在入队半年后的一场队内赛,那场比赛,姜鑫瑞连输五场,一分未得,赛后,他独自在更衣室里哭了很久,教练悄悄走进来,没有安慰,只是平静地说:“剑道最长14米,但在那上面,你是唯一的战士。”
这句话像种子一样在姜鑫瑞心中生根发芽,他开始主动加练,每天放学后多留两小时,反复练习步法、刺击和防守,最枯燥的体能训练,他给自己定下标准——每天必须完成两百次弓步刺击,少一次就重头再来。“我知道,技术可以通过教练教,但勇气只能自己培养。”姜鑫瑞说。
赛场历练:自信在挑战中生长
今年锦标赛的半决赛堪称姜鑫瑞的“自信之战”,面对去年曾大比分击败过他的对手,姜鑫瑞在2:4落后的危急时刻,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改变战术。
“我注意到他习惯在我后退时加速进攻,”姜鑫瑞分析道,“所以我故意放慢节奏,诱他深入,然后突然反击。” 这一策略奏效了,连得三剑,最终以5:4逆转取胜。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真的成长了。”姜鑫瑞的眼睛闪着光,“不是因为我赢了,而是因为我敢于在压力下独立思考,并且相信自己的判断。”
这种自信并非与生俱来,姜鑫瑞的母亲透露,儿子以前是个“不太敢在课堂上举手”的孩子,而通过击剑,他逐渐学会了面对挑战。“去年市赛失利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下午,出来时,他对我说:‘妈妈,我知道哪里做得不好了,下次一定会更好。’”
教练李振华见证了姜鑫瑞的蜕变:“击剑运动最核心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心理素质,鑫瑞最大的进步就是他学会了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并且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种自信会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孤军奋战:场上唯一依靠是自己
“场上只能靠自己”——这句感悟来自姜鑫瑞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去年华东区选拔赛,他在领先三剑的大好形势下,因频频回头看向教练寻求指导,导致分心,最终被对手翻盘。
“那场比赛后,我哭了整整一晚。”姜鑫瑞回忆,“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剑道上,教练不能替你出剑,队友不能替你防守,所有决定必须自己做出,所有后果必须自己承担。”
自此,姜鑫瑞的训练重点发生了转变,他减少了单纯的技术重复,增加了情景模拟训练——蒙眼听声辨位、在嘈杂环境中保持专注、独自分析对手录像直至深夜。
“现在上场前,我会做几次深呼吸,告诉自己:‘准备好了,你能行。’”姜鑫瑞说,“当我戴上面罩,世界就只剩下我、对手和剑,那种孤独感最初令人恐惧,但现在,它让我感到自由。”
这种“靠自己”的觉悟不仅体现在赛场上,文化课学习上,姜鑫瑞也从以往的“要人催”变成了主动规划。“击剑让我明白,无论是学习还是比赛,最终执行的都是自己,没有人能代替你思考和生活。”
平衡之道:剑锋之外的平凡生活
脱下击剑服,姜鑫瑞和所有十四岁少年一样,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喜欢数学,认为解题与击剑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在复杂情况下找到最优解”;他痴迷历史,尤其爱读军事战略类书籍,从中汲取击剑战术的灵感。
“同学们都知道我练击剑,但我不觉得自己是什么‘明星’。”姜鑫瑞笑着说,“在学校,我就是普通学生,该上课上课,该写作业写作业。”
这种平常心得益于父母的引导,姜鑫瑞的父亲表示:“我们一直告诉他,击剑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重要的是通过这项运动学会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
未来展望:剑指更高舞台
谈及未来,姜鑫瑞的目标明确而务实:“短期目标是进入国家少年队,长远希望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他清楚前路充满挑战,但眼中没有丝毫畏惧。
“我知道会遇到更多强劲的对手,可能会有连败,可能很长时间无法突破。”姜鑫瑞语气坚定,“但击剑教给我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全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培养中心主任陈冬评价道:“姜鑫瑞代表了新一代中国击剑少年的风貌——他们技术全面,心理素质过硬,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运动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和内在动力,这种源自内心的自信和自立,比任何奖牌都珍贵。”

夕阳西下,训练馆内再次响起剑刃相击的清脆声响,姜鑫瑞的身影在长长的剑道上移动,每一次弓步、每一次格挡、每一次刺击,都在书写着一个少年通过击剑找到自信、学会自强的故事,那条十四米的剑道,对他而言,已不仅是比赛场地,更是成长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他学会了独自面对挑战,也发现了内心深处的力量。
正如他自己所说:“剑很轻,但握剑的手要有力量;比赛很短,但建立的自信会影响一生。”这位少年剑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的剑锋,正指向更远的未来。